登录  注册 退出
山东乡村振兴网
0531-88596285
  1. 首页 > 专题论坛 > 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智库论坛 > 典型案例

(红色旅游)临沂市“点线面”立体发力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作者:网站编辑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日期:2023-05-22 20:22:42 点击数:

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价值突出,“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临沂市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八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旅游强市”“旅游立市”战略。临沂以红色为引领,确立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的文旅发展思路,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丰富旅游业态、发展旅游产业以及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临沂是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色资源富集,红色遗址众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这里创建了沂蒙、滨海、鲁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临沂是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被誉为华东“小延安”。临沂市充分发挥红色遗址遗迹众多、红色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新场景,以红色旅游创新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助推产业升级,将红色资源与当地特色产业、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等资源相结合,深化城市品牌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旅大市发展水平。

二、发展模式

(一)面上做“全”,加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市委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专项小组等工作机构,对全市红色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促进红色旅游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推进红色旅游改革发展的重大措施,协调解决红色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问题。二是强化地方立法保障。临沂市出台了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法规——《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制定了山东省首部促进红色旅游的政府规章——《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按照“不抵触、有特色、易操作、重实效”的立法原则,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物质保护,突出精神传承,守护红色根脉,创新性开展革命旧址、遗址、遗迹、实物、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的全面保护传承,引领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推动红色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相统一。三是加强规划策划引领。邀请中山大学、北京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等院校、机构知名专家到我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在此基础上,联合编制了《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临沂市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建设行动方案》等,明确了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路径。

(二)点上做“精”,夯实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27处,有129处列入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我市争取各级资金2161万元,实施了抗大一分校旧址、王换于故居、临沂行署旧址等13处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为创建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网,实现全天候监控。二是建设提升红色核心景区。提升红色景区创意度、吸引力、参与性、体验感,实施精品景区工程,提升景区服务设施,打造孟良崮景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红色朱村旅游区、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旅游区等红色旅游大项目和核心景区。全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18处,咨询服务中心35处,增设旅游交通指示牌1200余块,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厕所2100余个,停车场520余个,景区设施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创新打造红色文艺。创作推出《沂蒙情》《沂蒙组歌》《沂蒙红崖》《你永远是灯塔》《沂蒙这片热土》等一大批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省级大奖,其中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荣获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第19届群星奖,参与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得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大型京剧《燕翼堂》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创新文艺表现形式,拓展文旅融合路径,依托红色景区打造一批沉浸式情景小剧,如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的《沂蒙四季·红嫂》《妇救会》《民兵连》《识字班》和河东新四军军部旧址推出的《河湾情》等,《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沂南县沉浸式演绎讲述红色故事》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三)线上做“美”,优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市发改、交通、文旅等部门联合,策划申报了沂蒙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提升沂南红色大道等一批红色廊道、旅游公路、生态大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市通景公路基本达到2级以上标准。二是优化交通道路及其环境。交通、商务、文旅等部门及沿线各县区联合,开展红色旅游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提升红色旅游道路,提升加油站及其周边环境,建设红色驿站,完善交通指示标识,增设红色景观小品,与村庄景观化结合,实现红色线路亮化美化,凸显红色文化特性。三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初心不改”“群众路线”“永远跟党走”“沂蒙风情”“拉住老区人民的手”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构建起临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格局。

(四)融合做“亮”,推进红色旅游全链条融合

一是深化业态融合。突出“红绿蓝古今”五线打造,创新产品开发。推进“红色+教育、研学”,市委组织部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党性教育基地深化提升工作,将文旅功能纳入其中通盘考虑。推进“红色+绿色”,实施“激活蒙山旅游”、“沂蒙乡愁”民宿打造、旅游重点镇村建设等项目,推出蒙山栗子自然营地等帐篷露营、房车营地等新业态,壮大了生态旅游“绿线”。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景区化村庄、旅游民宿集聚区等,五类乡村旅游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临沂经验。推进“红色+蓝色”,发挥“八水绕城”资源环境优势,开发“夜游沂河”线路产品,整合四河八岸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设施,打造水韵琅琊城市文旅综合体,争创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蓝色经济。推进“红色+古色”,以红色作底色,延伸挖掘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七圣”故事,推进兵学文化公园数字化提升等项目,创新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古线”,展现临沂文化厚度。推进“红色+现代”,以“时尚临沂”为切入点,打造兰陵县代村等新时代乡村振兴典型,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整合歌剧《沂蒙山》、“水韵琅琊”等旅游演艺项目,将临沂城区打造成为“演艺之城”。二是加强宣传推介。打造红色文旅品牌,构建了以“红色沂蒙·时尚临沂”为母品牌,以“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沂蒙乡愁”民宿品牌、“亲情沂蒙”服务品牌等为子品牌的红色沂蒙文旅品牌体系。实施“走出去”推介,将重点红色场馆、红色景区纳入全市旅游宣传推介计划,纳入到大团队奖励政策,组织开展“红色沂蒙·时尚临沂”系列推介会,先后赴省内、长三角、京津冀等20余个重点城市进行宣传推介。开展线上推广,创新推介方式,开展“千号联动”自媒体推广、在线直播、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仅首届“文旅临沂”短视频大赛就有677位创作者在抖音、快手刊发作品2976件,点击量超过3亿次。坚持活动宣传,先后承办全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鲁南经济圈红色文旅大会等会议,成功举办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全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百万车友自驾游沂蒙等活动,有效扩大了临沂红色文旅影响力。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启动《亲情沂蒙文化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制定,推进红色场馆、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强化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和导览、咨询等综合管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红色文旅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发展成效

临沂通过“点线面”立体发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市建成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27家,其中5家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10个、市级红色旅游特色村10个,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十三五”时期,全市红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年均消费总额约400亿元,红色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12月,临沂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全国十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为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