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山东乡村振兴网
0531-88596285
  1. 首页 > 专题论坛 > 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智库论坛 > 典型案例

(红色文旅)“景区+国有企业”激活区域红色文旅“一池春水”

作者:网站编辑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日期:2023-05-22 20:27:06 点击数:

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坐落在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2017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景区近年来依托沂蒙丰富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模式,蹚出了一条“景区+国有企业”的新路子,实现了红色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背景

临沂市河东区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资源。2004年5月,河东区委、区政府启动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项目,并于2007年9月正式开馆。2013年10月,启动改扩建项目,规划建设华东野战军主题展馆、旧居保护区、旧址保护区和红色雕塑园四个功能区,成为集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景区,年均接待学员游客量近100万人次。

华野总部旧址景区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授予全国保密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争创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1年被授予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景区还被授予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社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基地等40多个荣誉品牌。2022年作为山东革命纪念馆唯一代表,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2年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首批革命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入选“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路线”;获批第二批“山东省团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随着国家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步重视,华野总部旧址景区发展日益规范,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但由发展带来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方面,景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财政全额补助,但受制于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景区不能实现市场化经营,接待的游客越多,支出的人力、物力、配套服务越多,运转压力就越大,地方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而当游客接待越少,外围知名度越小,内部寻求突破的可能性越小,导致运行机制僵硬。另一方面,红色景区发展模式的“同质化”,导致游客体验感不强、深入度不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实现内涵式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景区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用市场手段解决“伸手要钱”的问题,借外来力量打破 “一成不变”的状况,于2021年2月,在全市率先探索“景区+国有企业”运行模式,与临沂东城建投集团公司签约,双方在“独立运行、深度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框架下,推动景区走上了一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

二、主要做法

“景区+国有企业”模式,主要是双方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核心关键,紧紧围绕“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人才共育、发展共赢”四个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文旅事业发展。

一是资源共享。景区红色资源包含硬件配套,全部与公司共享。自2004年起,河东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建成了目前占地17万平方米、“两中心两旧居九展馆(展室)”的红色资源布局。近年又先后建设完成学员(游客)服务中心、红色教育体验中心,配套建设沂蒙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大型停车场、红色文创产品展示厅等,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建设接待室、研讨室、报告厅等培训场地,开放教学广场、现场教学点等学习场地10余处,最大限度保障学员游客需求,这也为“景区+国有企业”合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是人才共育。联合师资,专兼职并用,打造 “4+1”教学队伍:即专家型、专业型、校本型、特色型的兼职教员队伍和“沂蒙红”宣讲队专职教员。目前兼职教员20余名,丰富教学内容,助力课程开发。“沂蒙红”青年宣讲队被团省委、省青联评为“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2022年2月份,有1名讲解员被中宣部选拔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加讲解。单位14名在编在岗人员中,有4人被推选为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其中,一人荣获“践行沂蒙精神好干部”荣誉称号,一人荣获“全市党代表讲党课比赛二等奖”“河东创新榜样”荣誉称号。

三是项目共推。一是排演沂蒙精神故事展演《大爱沂蒙》。2022年1月17日在河东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完成首演,全区党代表、区直各部门单位部分领导干部300余人观看,受到热烈反响,并入选临沂市“十四五”时期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二是打造革命题材沉浸式情景小剧。开发完成《老兵》《识字班》《河湾情》等革命题材小戏小剧,分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二等奖。《落地生根》《叔侄英烈炳千秋》分别入围临沂市2022年下半年沉浸式情景小剧十大剧本评审、创演剧目。三是出版两本特色教材。正式出版发行沂蒙红色故事绘本《新四军在沂蒙》《沂蒙红歌咏传唱》两本特色教材,其中沂蒙红色故事绘本申报“2022年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为下步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标准教材。四是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与临沂职业学院、临沂大学共同开发课题《沂蒙红色文化全方位立体化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一等奖”。五是完善教育基地配套宣传材料。分别是《沂蒙党性教育河东教学基地手册》《沂蒙红研学手册》《诞生在沂蒙大地的华东野战军》《“沂蒙红”课堂示范课教案汇编》等。六是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品牌。联合团区委打造红领巾学院,建设红领巾学院工作站;联合市教科院,实施青少年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开发“363”计划。开发全省首个以剧本推理、角色扮演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淬火成钢》。

四是发展共赢。围绕双方确定的红色资源项目开发项目,公司先后注资400余万元,有力确保了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扩大了景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培训资源。公司在业务范围内进行运营,组织开展青少年团队研学和社会化团队红色教育,实现市场化收入,然后从经营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反哺到景区的建设发展中。另外,经协商公司在景区设立文创产品展销区,安装便民服务售卖机,下步还将市场化运营红色舞台剧,这些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益。

三、取得成效

“景区+国有企业”模式运行以来,解决了诸多机制方面的瓶颈性问题,红色景区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了“公司业务拓展、景区发展加快、财政负担减轻”的多方共赢局面。

一是景区人气更旺了。双方的合作灵活高效,开展的活动丰富有趣,带动景区人流量持续攀升。双方共同打造“沂蒙红”青少年研学品牌,带动景区青少年参观人数由年均1万人次提升至年均10万人次,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

二是社会影响更大了。2022年在全市党性教育基地深化提升工作专班、全国新四军纪念场馆联盟指导下,布展《战火青春——新四军青年事迹选展》,被央视新闻以《山东临沂:举办红色展览 庆祝党的生日》为题进行了报道;与市文联共同举办了我市首次连环画红色主题创作展——《“红色的记忆”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连环画主题创作展》;作为全省十家革命场馆之一受邀参加全国革命文物与高校思想工作融合发展论坛;同年11月份,作为山东革命场馆唯一代表参加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3年3月20日,纪念馆与临沂大学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列入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培育单位。

三是带动效应更强了。按照市委“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的发展要求,河东区以华野总部旧址景区为核心,链接沂州古城、观唐温泉红色文化馆、太平稻改文化展览馆、龙园旅游区、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等景区、展馆,用各个历史阶段践行沂蒙精神的丰硕成果丰富内容,全景式讲好沂蒙故事,巩固全国党性教育、红色旅游“领头羊”位置。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