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山东乡村振兴网
0531-88596285
  1. 首页 > 专题论坛 > 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智库论坛 > 典型案例

(红色旅游)红色铸魂映初心 生态助力促发展

作者:网站编辑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日期:2023-05-22 20:35:00 点击数:


1947年,一场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让“英雄孟良崮”和沂蒙六姐妹一起被载入共和国史册;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蒙阴县作了典型发言,蒙阴经验模式列入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被翻译成英文在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

——这两者都发生在沂蒙山腹地的山东临沂蒙阴县。近年来,蒙阴县高举红色精神大旗,深耕绿色生态资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树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县域旅游形象品牌,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域旅游共建、共治、共享、共荣。2021年,蒙阴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色为本,打造沂蒙精神传承弘扬示范区

蒙阴因处蒙山之北而得名,是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沂蒙精神发源地、“沂蒙六姐妹”家乡,是王岐山书记联系点,是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近年来,蒙阴县依托生态优势,坚持以沂蒙精神为根、红色文化为魂,全面实施了红色旅游+党性教育+研学旅行有机融合行动,先后建设了孟良崮(4A)、岱崮地貌中国军工文化园 (4A)、沂蒙六姐妹(3A)等五家红色旅游A级以上景区,围绕“战争、支前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大红色文化主题,推出了四大精品课堂和四条精品路线。蒙阴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蒙阴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蒙阴县成立了红色文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沂蒙精神传承弘扬工作专班,起草下发了《关于推进红色文旅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措施及任务。统筹沂蒙精神红色阵地建设、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传播等工作,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位于蒙阴县垛庄镇的孟良崮旅游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有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沂蒙情雕塑园、军事主题公园等设施。自2011年至今,共承接全国各级各类班次团队近8000个、40万多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大学生红色教育夏令营和游客2200多万人次,在“传承沂蒙红色基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岱崮中国军工文化园,以“9381”原三线军工民丰厂遗迹遗存为基础,将军工车间山洞改建成了全国首家洞穴式博物馆;办公区、职工食堂、大礼堂、车间、宿舍区分别改建成三线军工旅社、人民公社大食堂、三线军工大礼堂、田园公社等服务设施,新建了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住宿就餐,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全国第二家中国军工文化园、4A级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首批原生态景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山东省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等称号,年接待各类培训班、研学团队和游客110多万人次。

蒙阴还是沂蒙六姐妹的故乡,沂蒙六姐妹红色旅游区是展示蒙阴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与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南北呼应、互为补充,是人们回顾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增进工作动力的重要场所,现为国家3A级景区。依托孟良崮、沂蒙六姐妹等红色旅游资源,蒙阴县坚持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把红色革命传统的内涵延伸扩展,建设了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培植红色教育基地产业,着力打造孟良崮沂蒙精神特有的党性教育品牌,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生态为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样板

近年来,蒙阴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生态文明惠及全县百姓。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今年先后出席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和202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蒙阴县森林覆盖率62.2%,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制定出台了蒙山、云蒙湖保护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创建了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

蒙阴县坚持以大生态为背景,大力发展果、兔、蜂、菌等富民产业,成为中国桃乡、中国蜜桃之都,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长三角60%、珠三角30%的蜜桃来自蒙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果业为基础,构建了“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三大循环链条,推动了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发展。积极探索旅游、生态与富民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研学、生态康养等产业,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全县A级景区达到19家,景区化村庄21个,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美起来,蒙阴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全域旅游绿色发展之路,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两山”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蒙阴年接待游客大约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多亿元。

蒙山北麓的桃墟镇百泉峪村,原来是个偏远、荒凉、贫穷的小村子,如今山色秀美、空气清新,原汁原味的农家乐和民宿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学习、旅游的游客,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山东省十佳旅游特色村。古槐山庄作为村里最早的农家乐,其主人方情说:旅游旺季、黄金周忙的时候一天能卖一万多块钱。”村支书方国明介绍,百泉峪村的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最少的是20来万,最多的是60多万。村里现已发展农家乐38家,2022年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

同样靠着蒙阴的绿色生态资源发家致富的还有桃墟镇安口村。村民吴西来在2000年开始,别出心裁地在产量低的老龄板栗树上建起了树上餐厅,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就餐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2022年,接待了十来万游客,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吴西来告诉笔者,“节假日忙不过来的时候,需要雇佣几十个周边村民帮忙,一天给每人15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农家乐纷纷开业,吸引了百余名本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创业,让安口村一跃成为临沂乡村游的“明星村”。

文旅融合,讲好沂蒙精神故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能为旅游赋能,旅游能为文化增效。蒙阴县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在景区建设中植入文化,在旅游业态中融入文化,在旅游宣传中融合文化,开发了孟良崮、岱崮地貌、沂蒙六姐妹等一批红色景区;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携幼女慷慨就义的抗日英雄陈若克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以孟良崮战役为题材的影视剧《红日》《英雄孟良崮》,以沂蒙六姐妹支前事迹为题材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以岱崮9381军工厂故事为背景、国内首部反映三线军工题材的电影《崮上情天》等影视作品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品质。

蒙阴县成功举办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大会、中俄红色旅游合作现场交流、中国红色旅游联盟年会现场交流、《美丽中国(三)•临沂沂蒙崮群》邮票首发式暨2021年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蒙阴桃花旅游文化节、孟良崮槐花旅游节、孟良崮红色风情节、岱崮地貌枪王争霸赛、环云蒙湖自行车赛、樱之崮乔式国际台球赛、“魅力沂蒙”乡村马拉松、樱之崮机车文化旅游节等20多个节庆品牌。“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红绿结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近年来,蒙阴县坚持红色为本、生态为基,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红绿结合,大办发展全域旅游,先后建成了蒙山、孟良崮、岱崮地貌、沂蒙六姐妹、樱之崮、椿树沟、金水前城、刘洪文化园等19家A级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强镇、特色村、示范点等称号400余家。已构建起孟良崮红色教育、岱崮地貌地质奇观、云蒙湖亲水休闲、县城特色体验、蒙山天然氧吧五大板块联动、南北中一体贯通的大旅游格局。近年来,新建、扩建旅游路760 多公里,全县硬化公路通车里程达3100 多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 193公里,打通了全县所有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瓶颈;新设、提升指示牌 460 余块,设立全域旅游全景图、宣传牌600余块,新建、提升旅游厕所 190 余座,建设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九州美食街区、刘洪休闲购物街等服务设施。形成了“全域覆盖、主客共享、自游自助、快行慢游”的旅游体系。

2021年以来,全县先后有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孟良崮沂蒙精神培训中心、云蒙大酒店三家大型接待设施开业,新增床位1600余个;沂蒙山(养心园)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沂蒙温泉度假村和沂蒙书社精品民宿等一批接待设施已开工建设。特别是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的建成使用,与孟良崮等红色景区与合作办学,实地体验、理论教学、配套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研学旅行与生态文明体验、党性教育等深度融合,打响了“学沂蒙精神必到蒙阴”的红色研学品牌。

蒙阴是沂蒙精神传承弘扬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将激励蒙阴不断砥砺前行,继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蒙阴红色旅游走深走实。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