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山东乡村振兴网
0531-88596285
  1. 首页 > 专题论坛 > 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智库论坛 > 典型案例

(产业赋能)山亭区挖掘乡土文化共建“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网站编辑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日期:2023-05-20 07:39:20 点击数:

近年来,山亭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特色鲜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创新打造了“农村文化礼堂”,努力构筑“农村 15 分钟文化圈”,繁荣乡村文化,助推文化强区建设。山亭区于 2021 年研究制定了《山亭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各镇街精选优质行政村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精神文化家园,为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赋能添彩,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周期为3年。2021年,各镇街按照所辖行政村数量10%的比例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年底前全区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10%以上。2022年,每个镇街按照所辖行政村数量的 20%的比例建成文化礼堂,年底前全区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30%以上。2023年,每个镇街按照所辖行政村数量的 20%的比例建成文化礼堂,年底前全区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50%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乡村文化更加繁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便捷。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明确建设标准。为避免重复建设,按照《山东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基本标准》,可依托原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原有农村(社区)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农村文化礼堂至少达到“七个一”标准:一个礼堂、一个文化展示馆、一支文化活动队伍、一个文体广场、一套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墙、一处文化小品景观、一个文化管理员。鼓励创新思路,建设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完善的文化礼堂。

(二)彰显特色,确定建设任务。一个礼堂,建筑面积不少于 100 平方米,将原有的文化设施设备整合进来,配套建设舞台,配置小型音响、灯光、桌椅,具备开展文艺活动、科普讲座、技能培训、道德主题教育、报告会、群众读书看报、村民集会议事等功能,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

一个文化展示馆,充分挖掘村内各类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面积不少于 30 平方米的乡村记忆馆、村史馆、民俗馆、历史文化展室等馆室,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内容,增强群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备宣传学习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便村民观瞻等功能。

一支文化活动队伍,要在群众自发自愿组建的广场舞队伍的基础上,培育一支常年坚持活动、有一定表演水平的文艺队伍和乡村文化带头人,并引入文化志愿者协助活动开展,引导激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唱,利用新媒体记录美好文化生活;结合“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打造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个文体广场,除行政村已建成文体广场外,选择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建设面积不低于 500 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并建有阅报栏、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灯光、有源音箱等必要配套设施设备。

一套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墙,利用村庄墙壁、楼道、走廊等为展示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庆、二十四节气等内容,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乡村文化墙,成为引导教育群众的“天然课堂”。

一处文化小品景观,结合村庄特点,灵活运用石雕、泥塑、木制等设计精美、经久耐用的材质打造农耕、民俗等元素的文化景观小品,协调地融入到质朴、自然的乡村,美化村庄环境,让文化浸润乡村,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文化管理员,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服务和维护,并做好各类功能室使用记录和文化活动记录等档案管理工作。

(三)政策扶持,完成建设目标。鼓励镇街从文化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历史文化村落、省市区美丽乡村的行政村选择建设文化礼堂,最终纳入 30 个行政村作为优先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进行统一业务指导和对外宣传;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协调、资金扶持等措施,全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待建设完成后以镇街为单位向区文旅局申请验收,区文旅局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农村文化礼堂 2 万元的奖补资金,完成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场所和设施全部对外免费开放。

三、成效

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成效显著,首批 30 家“农村文化礼堂”全部通过验收评审,30 个乡村因有文化礼堂的建设,涵养了乡风文明,传承了乡土文化,重塑了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乡村“蝶变”焕新颜。

(一)多元建设,优化整合资源。立足乡村特色,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对原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了创意性改造,首批 30 处农村文化礼堂已全部按照“七个一”标准完成了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提质增效,提高了乡村文化空间的美化和舒适度,有效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美好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更加富裕秀美和谐的“幸福新山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特色鲜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为彰显公共文化建设的特色,山亭区在要求“七个一”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试点建设村结合本村特色,征求村民意见,开展文化景观特色化配置,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引导“艺术乡村”建设,让乡村大街小巷都充满艺术气息,力争做到“一村一特色”,如山亭区小李庄村打造以艺术资源为特色的文化礼堂,葫芦套村打造以葫芦资源为特色的文化礼堂、兴隆庄村打造以智慧联动资源为特色的文化礼堂等,突破了传统文化场所建设的固定思维模式,打造有特色的、有品位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三)服务便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幸福感获得感。山亭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强化设施建设带动公共服务提升,开展的乡村道德模范评选、乡村戏曲文化演出、农民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讲座等各类宣传文化活动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文化服务设施更多了,文化活动更丰富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更便捷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精彩了。同时,注重繁荣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传播,空间设施村民看得到、用得到、感受得到,实现了先进文化和群众实际生产生活“零距离”,增强了群众对优秀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经验总结

山亭区作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第四批、第五批和 2021—2023 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将有利于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传播,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有利于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模式,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一是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在每个礼堂建设过程中,鼓励本村村民、社会力量全程参与,按照文化礼堂建设的有关要求和标准,集思广益,创新思路,建设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完善、共建共享的文化礼堂。

二是公益服务,免费开放。文化礼堂要纳入到公共文化场所对外免费开放范围内,在相应的服务时间段内,免费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引领风潮,迭代升级。文化礼堂要适应新兴发展形势,激发“礼堂+”功能,不断提质增效,形成一批“礼堂+戏曲”“礼堂+电影”“礼堂+乡村游”“礼堂+非遗”“礼堂+互联网”等有地域特色可识别的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引领“乡风文明生活”新时尚。 



标签:
随便看看